15个著名的设计心理学原理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—1
| 7±2法则「米勒定律」
1956年美国科学家米勒对人类短时间记忆能力进行了研究,他注意到年轻人的记忆广度为5-9个单位,就是7±2法则。与席克定律类似,神奇数字 7±2 法则也经常被应用在移动应用交互设计上。
因为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,所以它通过把信息分成块和单元来处理复杂问题。7±2法则应用很广泛,例如iPhone通讯录中的手机号码被分割成”xxx-xxxx-xxxx“的形式,还有银行卡号、身份证号,我们总是喜欢把一长串数字拆分开来读写,目的就是降低记忆成本,提高信息的易读性,从而达到视觉防错的作用。
Web导航栏选项卡数量不超过9个在设计网页导航时,如果希望用户记住导航区域的内容或者一个路径的顺序,那么数量应该控制在7个左右(不超过9个),如苹果、Dribbble、behance等网站的导航分类。
Web导航栏选项卡数量过多时如果导航或选项卡内容很多,可以用一个树状层级结构来展示各级别关系,但要注意其广度和深度的平衡。例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和Dribbble,把更多子类别收在二级目录里。
移动端选项卡导航在移动端应用设计中,常见的电商app例如奈雪和乐凯撒分类模块,两个产品的商品分类布局形式很相似,都是用了选项卡的方式来分类商品,层级明确,相应的提升了用户找寻单品的效率。
Tabbar区标签最多不超过5个在移动应用设计中,底部Tabbar最少3个,最多为5个(几乎没几个超过5个),这样做除了减轻用户记忆负担,超过5个会降低视觉和操作上的体验。事实上就算只有4个,我们也经常想不起微信底部的4个Tab分别是啥。

顶部导航栏页签我们看到的大部分app顶部导航栏的页签数量都严格遵循了7±2法则,虽然在横轴可无限滑动,但在显示区域只保持7±2法则的显示数量,例如马蜂窝、飞猪旅行等。

金刚区图标不超过8个我们常说的“八大金刚”就是一屏显示8个图标,超过的则放在第二屏。如果两行10个,往往第十个是“更多”入口,总的来说也没超过9个。
banner文案不超过9个字产品运营banner主文案字数通常控制在9个字以内,在设计时也通常把长标题一分为二排两行,便于用户快速阅读,提升点击率。
在交互设计中,7±2法则是减少用户认知负荷,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。同时还强调了在设计过程中对产品的预见性,避免在不断为产品添加功能时,破坏原有的视觉基础。
| 0123简单法则
无需说明书
一看就会
两秒等待时间
三步以内的操作
0无需说明书乔布斯曾说过:“苹果应该创造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产品,即使没有用户指南”。
1 一看就会简单易懂,看一眼就明白你想说什么,不用教学就知道怎么用。
2秒法则所谓“2秒法则”,是指用户在使用某类系统时的等待时长不超过2秒。在极短的时间内展示重要信息,给用户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。这里的2秒只是一个象征意义上的表达,也许有一点随意,但是这却是一个合理的数量级。我们熟知的“F”浏览模式其实就是间接缩短用户看到重要信息的时长,达到快速浏览的目的。
进入App的首页加载时间如果过长就会导致用户产生厌烦情绪,很容易退出甚至卸载App的行为。因此我们看到许多应用将首页加载时的空白页进行占位图设计。
下拉刷新也是一个设计点,为避免刷新时间过长,设计师通常会在加载动画上做文章。充满趣味性的动效能安抚用户焦躁不安的心情,无形中降低了用户对等待时间的感知。

APP里面的banner设计要有视觉冲击力,如果两秒之内没有抓住用户的眼球,可能就被用户忽略了。

因此,在设计互联网产品的页面时,用户等待的时间越短,用户体验越佳。反之,就会让用户产生焦虑的情绪。
3次点击法则用户在3次点击之内如果还没有找到他们想要的信息或了解网站特色,他们就会离开该网站。这条原则突出了清晰的导航,符合逻辑的结构和易于理解的网站层级的重要性。(来自《众妙之门》P133)
其实在交互体验中,点击的次数往往是无关紧要的。只要每次点击都是无需思考的,毫不费力地顺势进行,那么用户的挫败感就会大大降低。如果你的网站能够让用户知道他在哪里,从哪里来,要到哪里去,并且能够让用户了解如何完成目标,这样的点击即使有10次也是没有问题的。例如,在京东购买一件商品需要经过“立即购买>确定>提交订单>选择支付方式”4次点击才能到订单支付页面完成购买,这过程中可能还穿插其他的点击行为(比如选择地址、优惠券),用户并没有感受到不方便,使用过程流畅而自然。

在可用性测试领域,“三次点击”定律一直是一个很具争议内容。体现在以下几点:·研究表明,用户在超过3次点击还没到达想去的页面时,往往并没有退出网站,而是会继续多点几次;·当把一个3次点击就能到达的流程改为4次点击的时候,用户发现目标页面的能力反而提升了600%;·合理的导航系统比点击次数更重要;·比起“3次点击”,有人提出了“1次点击”定律,即用户的每一次点击都应该让他们更接近目标,同时尽量减少能干扰实现这一目标的因素;·用户抱怨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某个产品,实际上他们是在抱怨无法找到想要的东西,如果用户找到了想要的东西,他们就不会抱怨点击的次数了。
——摘自微信“印迹拾光”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